楊早:減負不配套,還是做不到--觀點--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觀點>>觀點專欄>>楊早專欄

專欄

楊早:減負不配套,還是做不到

楊早

2013年09月04日09:27    來源:人民網(wǎng)-觀點頻道    手機看新聞

不瞞各位,自從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泥淖,我是對中國基礎教育這事兒敬而遠之,留給別人煩惱,直到——我自己有了小孩。

有了小孩以后,我的中國夢就變成了:到幾年后他們上學時,會比從前好一點罷?

教育部8月22日公布了《小學生減負十條規(guī)定》征求意見稿,這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嗎?我看不見得。

比較有趣的反對意見來自一篇網(wǎng)文,作者自稱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,又跑到美國教了多年小孩。在作者看來, “減負十條”簡直是胡鬧,美國小孩就是不留作業(yè),也不實行百分制,才導致他們的基礎教育一塌糊涂,不得不將自家孩子送去搞商業(yè)或政治,而靠第三世界外來人員完成基礎研究。

這篇文章流露出的自得之情,充分說明作者洋裝雖然穿在身,心依然是中國心。蓋自近代以來,中國被列強打得丟盔卸甲,危機與危機感同樣深重,恨不得一夕之間超英趕美,躋身強國之列。所謂教育救國,自然是從娃娃抓起——這里的“現(xiàn)代教育”,有時幾乎可以等同于實用教育。比如清末學堂的“上午詩曰子云,下午聲光化電”,說起來前者是傳統(tǒng)教育,后者是“西式教育”,其實不然,前者是慣性,后者才是從天帝那兒偷來的火。從“教育救國”到“科學救國”,再到“學好數(shù)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再到“大學還是要辦的,我指的是理工科大學”,教育之路越走越窄,蛻化成一條“國家功利主義”的道路,在這個過程中被磨蝕掉的,是“以美育代宗教”,是“兒童的發(fā)現(xiàn)”,是“為藝術而藝術”。我國同齡兒童的數(shù)理化程度比美帝日帝的小孩高得多,這是我從小就聽聞的美麗傳說。

你會說:中國教育不是早就鼓勵全面發(fā)展了嗎?是,德智體美勞,又是一套美麗傳說。然而中國教育的所謂全面,是在每一個維度上,都發(fā)展出了無窮無盡的競爭,學習是百分制,品德是百分制,體育還是百分制!標準不考慮個性的不同與價值的多元,也不考慮天資的差異與體質的優(yōu)劣,不以合格為目標,而是將每一條標準都變成一個戰(zhàn)場!所以哄的一聲,全社會都學奧數(shù),哄的一聲,全社會都學鋼琴,哄的一聲,全社會都打籃球……在這種教育體制下,兒童仍然是成人社會的產(chǎn)品,“輸在起跑線上”成為最大的恐懼。這叫什么全面發(fā)展?我看只是全面開戰(zhàn)。

很多人,包括那篇網(wǎng)文,都質疑教育部為啥不改高等教育,不改中高考,只是給小學生減負?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表示,小學生減負和中高考改革將是“一攬子工程”,目前還只是第一步。分幾步走,摸石頭過河,這一套耳熟能詳。問題是,中國社會是結果主導的,正如很多人提到,如果終極考核不改變,只是小學減負,只會是讓家長們抓狂地去請家教和上補習班。中國人的適應力天下無雙,你講學習,他們就拼學習,你講才藝,他們就全民學藝術,還不是又新辟了一塊戰(zhàn)場?

我想根本的問題,還是在于教育的“非戰(zhàn)化”。從百分制改成等級制,甚至像歐洲某些國家那樣取消等級,就是一種非戰(zhàn)化。說白了,戰(zhàn)爭與比賽,都是你死我活,你敗我勝。可是社會不是簡單的戰(zhàn)場與操場,社會中的人可以追求互補與共贏。如果目標是打仗,那增負還來不及,如果目標是培養(yǎng)完整的個人,減負就需要一系列的配套,不僅僅是中高考。

專欄作者簡介:

楊早:北大文學博士、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。《話題》系列叢書主編。是目前活躍在各大媒體的知名文化學者。

 

    往期專欄文章:

 

分享到:
(責編:王倩、文松輝)

相關專題


  • 最新評論
  • 熱門評論
查看全部留言

24小時排行 | 新聞頻道留言熱帖

鄄城县| 含山县| 孝感市| 镇康县| 临猗县| 绥棱县| 镇宁| 永嘉县| 乡宁县| 高州市| 开平市| 宁都县| 汪清县| 霍林郭勒市| 无极县| 怀安县| 兴海县| 西乡县| 上杭县| 武功县| 岳普湖县| 武冈市| 紫阳县| 江孜县| 大兴区| 黄龙县| 杭州市| 尼玛县| 宜春市| 独山县| 永新县| 潞西市| 大安市| 瓦房店市| 武隆县| 罗甸县| 潢川县| 普宁市| 开封县| 汕头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