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早專欄:誰有資格評價他人的職業(yè)水準?--觀點--人民網
人民網>>觀點>>觀點專欄>>楊早專欄

楊早專欄:誰有資格評價他人的職業(yè)水準?

楊早

2013年06月14日10:36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觀點頻道    手機看新聞

最近有兩件事很有意思。一是協(xié)和醫(yī)院急診科那位在微博上聲名赫赫的“急診科女超人”于鶯宣布辭職,自述理由是受不了重論文輕醫(yī)療的公立醫(yī)院評價體系;一是華東師大中文系2012屆畢業(yè)生汪奎題為《網絡會話中“呵呵”的功能研究》的碩士學位論文,有不少網民批評說是“白交了三年學費”。

現代社會每個人或許都有一個職業(yè),不一定用來養(yǎng)家糊口,卻是個人標識與身份認同的基礎。 “急診科醫(yī)生”是于鶯協(xié)和醫(yī)學院畢業(yè)后的職業(yè),“中文系研究生”是汪奎此前三年的職業(yè)(民國時有“職業(yè)學生”一詞,今反其意用之)。那么,誰有資格來評價他們的職業(yè)水準?

評價于鶯本來很簡單,她是醫(yī)生嘛,患者的反響難道不是最好的評價?可是偏偏有另一套標準凌駕于患者反響之上,那就是所謂“科研成果”。這好像也有道理,科研成果代表她在“職業(yè)共同體”中的位置嘛,我也說過,一個鞋匠做鞋好壞,顧客不一定知道,但是別的鞋匠肯定知道。只是,于鶯本人也好,凡了解這套學術評價體系的人也好,有誰不知道,所謂科研成果,未必就真的一定能代表“學術共同體”的看法?

本人在研究機構工作,一向認為不應該拿本單位的成果與高校簡單比較,因為高校的第一天職是教書育人,就像研究機構的第一天職是學術研究。可是如果光看所謂科研成果,研究機構往往還拼不過高校,癥結何在?是不是高校里的教師都是“超人”,不僅書教得好,科研方面還都能勝過專業(yè)的研究機構?

眾所周知,科研成果并非可以等同于科研水平,數量跟質量之間也沒法直接換算。但這事的真正癥結在于:沒有分清職業(yè)的第一衡量要求跟第二衡量要求,教師首先不是要求教好書,醫(yī)生首先不是要求能治好病,而論文發(fā)表數量與“檔次”(就是SCI啥的)成了一根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尺子。

這樣做有啥好處?好處就是衡量方便,管理簡單。正如燕瘦環(huán)肥,誰是美女見仁見智,我們規(guī)定一個三圍比,一下子就能選出“最美50人”,或者根據肌肉占體重比例來選偉大球員,哪管孫繼海會因此超越馬拉多納。

于鶯從協(xié)和醫(yī)院離職,與此前西北政法大學副教授諶洪果聲明自己終生不評教授,都可以視為某種征兆。盡管中國社會“職業(yè)共同體”整體狀況甚不樂觀,但還是有人試圖撬動這塊堅硬的巨石,或干脆無視這種可笑的錯位。你可以把他們稱為“逸才”,而“逸才”之多少,他們活得好不好,是一個社會是否寬容、價值是否多元的最重要標識。連古人都會說“古之大有為之君,必有不召之臣”,于鶯、諶洪果的存在,如果他們能得到很多人的理解,說明中國社會正在竭力擺脫職業(yè)單一價值的困境,怎不教人樂觀其成?

而汪奎論文事件的意義,則是展示了“職業(yè)共同體”對創(chuàng)新、多元的保護。在網絡調查中,支持者批評者各占一半,但華東師大的老師們,還有大多數學者,都能肯定這個論文題目的意義。那些說“白交三年學費”的批評者,其實也不具備評價汪奎職業(yè)的資格。在這個案例中,旁人的譏笑毫無意義。是不是白交三年學費?本該是教了汪同學三年的老師們,最有發(fā)言權。

專欄作者簡介:

楊早:北大文學博士、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!对掝}》系列叢書主編。是目前活躍在各大媒體的知名文化學者。

 

    往期專欄文章:

 

分享到:
(責編:王倩、文松輝)

  • 最新評論
  • 熱門評論
查看全部留言

24小時排行 | 新聞頻道留言熱帖

宁陕县| 泸水县| 西峡县| 承德市| 宁德市| 克山县| 永昌县| 彭州市| 阳泉市| 澜沧| 沐川县| 专栏| 清水河县| 富裕县| 巩留县| 芒康县| 集安市| 岐山县| 东台市| 镇康县| 上栗县| 大庆市| 肇州县| 孝义市| 微博| 神池县| 鄂温| 沂南县| 海原县| 民权县| 黄龙县| 塔城市| 黑龙江省| 上虞市| 铁力市| 仲巴县| 阿城市| 鄱阳县| 金昌市| 偏关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