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青報:臨期食品“生意”如何做大做好

常德安

2019年08月09日07:53  來源:北京青年報
 

市場價169元一箱的進口品牌礦泉水,99元能買2箱;進口的東南亞產(chǎn)白咖啡30元3盒;來自歐洲的面包干價格9.9元一箱……周末的傍晚,位于北京西單商業(yè)街的一家進口食品店里很是熱鬧。同樣是進口食品,因為保質(zhì)期限臨近,商品會以明顯更低的價格出售,吸引了不少消費者。從線下不斷生長的門店到線上陸續(xù)興起的平臺,近兩年來,臨期食品成了一些商家看中的“財路”,有的商家甚至直接讓剩余的保質(zhì)期限成為商品價值的折算依據(jù)。(8月8日《人民日報海外版》)

臨期食品不是過期食品,而是保質(zhì)期限臨近,商家為了避免臨期食品變成過期食品,通過低價促銷的商品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購買臨期食品也較為劃算。對于商家來說,臨期食品本是行業(yè)難題,這些曾經(jīng)積壓、難處理的臨期食品,甚至可能還未出售就變成了滯銷品,這就會造成大量浪費,也讓商家利益受損。通過對臨期食品打折出售,是在盤活閑置資源,讓浪費變成價值,最終讓消費者與商家實現(xiàn)“共贏”,而消費者與商家的“你情我愿”,正是促進臨期食品做成熱門生意并做大做久的動力所在。而臨期食品變成“大生意”,也是商品市場漸趨成熟的一種表現(xiàn),是市場在發(fā)揮“自我調(diào)節(jié)能力”。

有業(yè)內(nèi)人士稱:2017年,中國進口食品金額已經(jīng)突破600億美元,按5%的庫存沉淀計算,這就是上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。由此可以看到,臨期食品這盤生意還是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可供挖掘的。但目前的臨期食品市場也存在一些問題,比如有商家并不標(biāo)明商品的原價、折扣信息,這些信息的不透明造成了消費者的知情權(quán)沒能得到相應(yīng)保障。

將每年上億元的臨期食品變成熱銷商品,對于商家與消費者來說,是互惠互利的好事,有利于節(jié)約型社會的建設(shè),但商家銷售臨期食品要給消費者“實打?qū)崱钡膬?yōu)惠,不能侵犯了消費者權(quán)益,更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(quán)。臨期食品成了熱門生意,這是一件好事,要將好事做好就需要監(jiān)管部門加強對行業(yè)監(jiān)管,避免商家從中坑騙消費者,當(dāng)然這也需要商家加強自律,只有這樣才能將臨期食品這門生意做得更好,才能促進商品市場變得更為成熟,更好惠及廣大消費者。

(責(zé)編:李儀澤(實習(xí)生)、仝宗莉)
辰溪县| 马边| 克什克腾旗| 松江区| 中牟县| 开封市| 瓮安县| 诏安县| 云安县| 徐闻县| 宁乡县| 丹江口市| 从江县| 修武县| 阜阳市| 景德镇市| 巢湖市| 汉沽区| 丰顺县| 陇南市| 札达县| 邮箱| 九龙城区| 塘沽区| 皋兰县| 合作市| 太康县| 鸡泽县| 新干县| 屯留县| 洪湖市| 武冈市| 称多县| 鄂托克前旗| 民县| 武夷山市| 林甸县| 项城市| 成都市| 大竹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