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
人民網>>觀點>>人民網評

何以中國·運載千秋

人民網評:讓古老大運河煥發(fā)時代新風貌

沈若沖
2024年06月22日07:10 | 來源:人民網-觀點頻道
小字號

悠悠運河,千年文脈。今年是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十周年。在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,“運載千秋——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”,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“沉浸式”打卡。一處處遺址的發(fā)現、一件件文物的出土,生動展現新時代大運河考古成果與遺址保護的巨大成就。

全長近3200公里、開鑿至今逾2500年,一條大運河,半部華夏史。作為人類文明史上開鑿最早、規(guī)模最大、里程最長、使用時間最久的一條運河,中國大運河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互通,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,見證了千年水道的商業(yè)文明和跨越時空的文脈傳承,成就了因“河”而生、因“運”而興的市井煙火,千百年來滋養(yǎng)兩岸城市和人民。把這條“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、幸福河”守護好,把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,讓古老大運河煥發(fā)時代新風貌,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。

煥發(fā)時代新風貌,關鍵要在保護、傳承、利用上下功夫。十年來,從發(fā)布《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(guī)劃綱要》,到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,再到借助南水北調工程供水實現近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,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不斷取得新突破。北京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納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總體框架一體推進,江蘇省出臺首部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地方性法規(guī),浙江省制定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(浙江段)建設三年提質行動計劃(2024—2026年)》……沿線所有地區(qū)勇擔共同責任,匯聚齊抓共管的合力,讓“水清岸綠、魚翔淺底”的美景重現大運河,在活化利用中彰顯古今共融的大運河文化魅力。

煥發(fā)時代新風貌,必須寫好人文經濟學這篇大文章。今年6月,江蘇省公布第一批文物主題游徑,其中“‘運載千秋’大運河文物主題游徑”,以大運河沿線淮安、揚州、宿遷三市水工、漕運相關文物為主線,領略大運河作為流動文化、活態(tài)遺產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。在運河故道上感受沿線城市特色、人文風情的交匯交融,正是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的生動寫照。近年來,從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、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、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一批文化新地標相繼落成,到依托大運河發(fā)展數字創(chuàng)意、工業(yè)設計等文創(chuàng)產業(yè),促進沿線茶葉、黃酒、絲綢等歷史經典產業(yè)轉型升級,把文化優(yōu)勢源源不斷轉化為經濟優(yōu)勢、發(fā)展優(yōu)勢,千年運河與現代氣息交融交織,助力文化與經濟良性互動、共生共榮。

煥發(fā)時代新風貌,尤需講好大運河的故事。前不久,作為“你好!中國”——2024大運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系列活動之一,“運河之韻——江蘇省美術館版畫精品展”先后走進哈薩克斯坦、俄羅斯。大運河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(chuàng)造,也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,讓更多人了解運河、認識運河、走進運河,才能讓這份寶貴的財富滋養(yǎng)人們心靈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。十年來,從連續(xù)舉辦十六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,搭建以河為媒、共話友誼、共謀發(fā)展的平臺,到《大運河之歌》《漕運三部曲》《水邊的修辭》等精品力作生動講述運河故事,再到杭州亞運會上利用裸眼3D技術向世界呈現雄偉寬闊的大運河瞬間……把古老運河打造成弘揚中華文明的鮮明標識,讓世界“通過中國的運河,理解運河里的中國”。

十載盡心力,千年韻致傳。面向未來,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,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保護好、傳承好、利用好大運河文化,這條綿亙南北的千頃碧波必將迸發(fā)嶄新活力、更好造福人民。

相關新聞:

人民網評:中國大運河,傳承千年文化韻致

(責編:尹深、曲源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