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
人民網(wǎng)>>觀點(diǎn)>>人民藝起評>>影視綜藝

人民藝起評: 《一饌千年》,探索中華美食千城千味

夏沐
2023年08月28日13:29 |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觀點(diǎn)頻道
小字號

中華食文化源遠(yuǎn)流長,歷經(jīng)千百年打磨,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中盛滿的是中國式的人生,一城一食一味,于千味里人們嘗盡人間百態(tài),四季離合!兑火偳辍返诙咀叱鲅莶d,以“接單”的形式,面向來自全國十省五十余地市的邀請,走向活色生香的中華大地,為各地量身定制一道道歷史美饌,打造一張張美食金名片。

隨州香菇、東坡肘子、松陽煨鹽雞、通遼牛肉干、徐州羊方藏魚、阿勒泰手抓羊肉......中華大地上物博饌豐,各地都有別具一格的特色風(fēng)味。在本季節(jié)目中,嘉賓合伙人們乘坐可移動式廚房“總臺饕餮號”來到首站城市——江蘇吳江。吳江地處太湖之濱,運(yùn)河之畔,守吳根,攬越尾,其分布的湖河潭灣一眾水系,孕育了獨(dú)此一家的美食。白居易說,“江南舊游凡幾處,就中最憶吳江隈”,這里的震絲盛綢與吳儂軟語也成為令他和陸游、蘇軾、唐伯虎等念念不忘的鄉(xiāng)土記憶。

人如其食,食物與人總是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通過歷史古籍中有關(guān)各地珍饈美饌的記載,“饌家族”成員臻選了三道富有吳江當(dāng)?shù)靥厣拿朗常狠d于袁枚《隨園食單》中的“云林鵝”,載于《齊民要術(shù)》的名菜“金齏玉膾”,以及董小宛在《奩艷》中記載的“雨韭盤蛤”。這些菜肴都對食材和工序有著特殊要求,以最后一道為例,“烹蛤”應(yīng)擇取雨后的韭菜,白蝦則要選清明后的才鮮美。《一饌千年》在這些古籍菜肴的探索中,在尋找制菜原料的旅途中,開拓創(chuàng)新,打造新肴,鏈接起當(dāng)代文化之“美食”與歷史典故之“美談”,訴出美食背后的地域文化和人文價值,讓城市在這場饕餮盛宴中盡顯底色。

在介紹古籍《齊民要術(shù)》記載的一道名菜“金齏玉膾”時,提到八和齏料中有一道食材名為“白梅”,古人將樹上的梅子采摘下來后,先用鹽腌制,而后放在太陽底下曬干,如此交替循環(huán)兩個步驟九至十次,梅子吸飽了鹽,泛出鹽晶,故為白梅。這種鹽腌的方式不僅用于加工食材,也是儲存食材的好方法。在沒有現(xiàn)今復(fù)雜工藝與精湛技術(shù)的年代,中國古人用著最原始的方法與最純樸的食材,糟醉、煙熏、風(fēng)干等古老的方法凝結(jié)著他們的智慧,那是鹽的味道,陽光的味道,時間的味道,是祖祖輩輩的三餐一宿,也是中國人對人間滋味與煙火生活的理解。

在最新一期節(jié)目中,“總臺饕餮號”告別吳江,沒有選擇立即動身前往下一個目的地,而是暫擱腳步,請教名廚大家,精進(jìn)各位嘉賓的廚藝,只因出于對歷史美食的還原與尊重,“美饌”中“饌”才為最要緊的核心。烹飪大師劉強(qiáng)先后演示了拉花武昌魚、氣球上切肉絲、熬糖拔絲流星雨、煎蛋大翻勺等多項技能,從聽刀、磨刀到下刀,一刀正,一刀反,能將長約三四十公分的武昌魚片成花后拉至一米,也能在氣球上將肉片切成細(xì)絲,達(dá)到炫技、美觀、入味三合一,充分展示了中國烹飪所講究的“食不厭精,膾不厭細(xì)”,以及對待美食時的大膽心細(xì),恰如鹽腌白梅時與自然對話的勇氣,人們懷著對食物自己的理解,在不斷的實(shí)踐與嘗試中尋求靈感。

自古便說“民以食為天”,然而中華美食從來不單單只是用以飽腹的工具,一道菜中所飽含的,是文化的一脈相承,是人與人情感的交匯碰撞。過年時熱氣騰騰的一頓餃子、一碗元宵,是闔家的團(tuán)圓,離人的思念;獨(dú)處異鄉(xiāng)為異客時吃到的一道菜,常被人們用來縮短他鄉(xiāng)與故鄉(xiāng)的距離。思鄉(xiāng)、念幼、勤儉、堅忍、相愛、別離,一情寓于一味,幸福藏于美食,讓我們期待“總臺饕餮號”開往的下一站,期待更多流于舌尖、記于心間的中華美食。

(責(zé)編:燕帥、曲源)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