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青報:圖書館該是一個能“避雨”的地方 

楊朝清

2020年06月30日08:06  來源:北京青年報
 

6月24日傍晚,山西陽泉市圖書館閉館之際,天降暴雨,數(shù)十名讀者希望留在室內避雨,被保安驅趕。一名保安反問讀者:“是不是這雨下到12點,你們就在這兒待到12點?”6月28日,陽泉市圖書館就此事發(fā)布的情況通報稱,保安對館外下雨等情況考慮不周,采取措施不妥,將對相關工作人員加強管理和教育。

如果說,廣東東莞圖書館對惜別留言的農民工吳桂春“溫柔相待”的話,那么山西陽泉市圖書館的保安驅趕躲雨市民,就讓人感到一絲冰冷。按照規(guī)則閉館原本沒有錯,但應該實現(xiàn)制度剛性與人文關懷的平衡:暴雨如注,避雨本來就是一項正當?shù)睦嬖V求;但保安驅趕市民,則增添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感與隔閡感,降低了圖書館的聲譽與社會認同。

讀者既不是保安的親戚朋友,也不是熟人,而是陌生人,不論是渴望早點下班,還是按照規(guī)定行事,“閉館時驅趕躲雨市民”,圖書館的保安多少缺乏感同身受、換位思考的能力。作為圖書館,應該能夠體諒讀者,成全讀者,做到“想讀者所想,急讀者所急”。

對待陌生人的態(tài)度,衡量著城市文明的高度;同陌生人的聯(lián)系,也考驗著一個社會的黏度。個人在內心里建構一道區(qū)隔、疏遠、排斥陌生人的小小圍墻,現(xiàn)實中就會在人與人之間制造一條深溝大壑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,“閉館時保安驅趕躲雨市民”根源于他們對讀者缺乏足夠的尊重與敬畏,不愿意“成人之美”。

面對“閉館時保安驅趕躲雨市民”,有的人熱衷于拿規(guī)則當擋箭牌,但實際上,規(guī)則的剛性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。在確保起點公平和程序正義的基礎上,對一些弱勢群體和特殊情形給予適當?shù)膬A斜,并不會為規(guī)則“減分”,反而會增強規(guī)則的使用價值。規(guī)則人性化并不意味著任意裁量,更不意味著我行我素,而是要將人性化操作置于公共規(guī)則的框架內。突如其來的暴雨讓許多讀者措手不及,被暴雨淋濕不僅會帶來身體的痛苦,也會帶來精神的痛苦,那么作為公共空間的圖書館,理應為讀者提供避雨的場所。

通過閱讀來提升認識能力,有助于讓讀者重新認識自己和世界。書籍為讀者提供“精神食糧”,圖書館也應該是一個有品位、有格調的地方!伴]館時保安驅趕躲雨市民”不僅沒有讓讀者感受到人性的友善,也沒有讓市民感受到規(guī)則的溫度。驅趕躲雨的讀者,圖書館失去了應有的體面。

一位網友在“閉館時保安驅趕躲雨市民”新聞的留言中寫道,“十幾年前,在(北京)海淀區(qū)萬柳的圖書館,下大雨,管理員推遲了閉館時間,一直到雨停了才閉館,我一直記得。”圖書館應該是一個能讓人“避雨”的地方,一個讓讀者眷戀和溫暖的精神家園。不論是開放室內空間讓讀者避雨,還是為讀者提供“愛心傘”,讓讀者在圖書館有更好的體驗,才能進一步提升他們閱讀的熱情。

(責編:段星宇、尹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