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民法典普法,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話

張璁

2020年06月19日20:33  
 

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民法典,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民法典要實施好,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、走進群眾心里,而普法就是要幫老百姓了解熟悉這本“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”。

不過,在以往的采訪中,經(jīng)常發(fā)現(xiàn)一些地方普法時“無精打采”:工作人員敷衍應付,支個攤、擺些畫、發(fā)些傳單,就算完成了“普法”任務。周圍的群眾常常感到莫名其妙,有的聽不懂拗口的法言法語,有的覺得法律與自己的生活隔得太遠,沒有“代入感”,一陣熱鬧之后往往留不下太多印象。

普法是最應該接地氣的。有一次采訪,晚上與村民們一起看了一出別開生面的“普法劇”——當?shù)匕艳r村常見的醉駕案例寫成了劇本,邀請村里人最愛看的本地劇團出演,嬉笑怒罵間,群眾牢牢記住了“喝酒不開車,開車不喝酒”這句話。還有一次在某南方小城市調研,發(fā)現(xiàn)不少民營企業(yè)家都遇到了投融資的問題,苦于找不到法律專家咨詢。為此,當?shù)貙iT請來權威專家學者為民營企業(yè)家普及投融資的法律知識。這堂普法課的報名極為踴躍,以至于不得不限制提問人數(shù)。

一邊是普法工作人員“無計可施”,一邊是群眾對法治的需求如此旺盛,如此矛盾的原因并不在于普法形式,而在于普法時有沒有用戶需求導向,有沒有把人民群眾真正放在心里。如果只是為了應付上級交辦的任務,那普法就容易流于形式,要么依樣畫葫蘆照抄照搬法律條文,要么上街搞搞宣傳咨詢、散發(fā)傳單、隨便回答幾個老百姓遇到的問題,如此“普法”,效果也就不難想象了。相反,如果在普法中能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,那么普法就不再是單方面的知識灌輸,遵紀守法、遇事找法就會逐漸成為人們的行動自覺。

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就是普法重點。尤其是在對民法典的普法過程中,這樣一部“從胎兒到墳墓”都能找到規(guī)范指引的“百科全書”,更應該從充滿煙火氣的百姓生活入手找到契合點,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話。法治實踐是最生動的法治宣傳教育,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見義勇為,無論是人身傷害還是征地拆遷,對于無數(shù)發(fā)生在群眾身邊的案例,不能滿足于就事論事、個案解決,還應抓住時機開展法治宣傳教育,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,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(guī)范。

明法于心,守法于行。法律要發(fā)揮作用,離不開全社會對法治的真誠信仰。只有在普法中把人民群眾的法治需要真正重視起來,才能讓全社會更好養(yǎng)成自覺守法的意識,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,進而培養(yǎng)起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。

來源:人民日報政文公號

(責編:尹深、仝宗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