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>>觀點

中青報:政企分開才是國企改革核心

譚浩俊

2013年12月20日08:06    來源:中國青年報    手機看新聞
原標題:政企分開才是國企改革核心

 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的出臺,有關國資國企改革的話題也再次熱了起來。其中,采用什么樣的模式推進這一改革,更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。比較一致的觀點是,應當充分學習借鑒新加坡淡馬錫模式。

  所謂淡馬錫模式,就是政府——淡馬錫——企業(yè)的三級監(jiān)管體制,政府通過財政部持有淡馬錫100%的股權,淡馬錫持有下屬44家公司的股權,下屬子公司則可以通過投資、持股、設立子公司等方式,進一步擴大資本觸角范圍,形成政府到企業(yè)的6級管理層次,控制了500多家公司。

  由于淡馬錫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被認為是國資國企改革的標本。淡馬錫模式取得成功的經驗到底是什么?如果中國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,也采用淡馬錫模式,是否也能取得成功呢?

  必須注意,淡馬錫模式所以能夠取得成功,關鍵并不在模式,而在于真正實現(xiàn)了政資政企分開,并嚴格依法管理。也就是說,模式只是一種形式和表象,能否實現(xiàn)政資政企分開和依法管理,才是內容與本質。

  也正因如此,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,淡馬錫模式可以作為學習借鑒的經驗。但是,能否實現(xiàn)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,就不是什么模式可以決定的了,而必須做到政資政企的真正分開以及依法管理。

 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,有關政資政企分開的問題,已引起高度重視,特別是國企改革全面啟動以后。但從實際情況來看,效果并不理想,國企所扮演的仍然是“雙面人”角色,正面靠著市場,背面靠著政府,政府看起來不管企業(yè),實質一直牽著企業(yè)的鼻子。企業(yè)一面希望掙脫政府的繩索,一面又在千方百計享受政府的各種資源。國資委的成立也很難實現(xiàn)政資政企分開的目標。因為,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,就是一種以行政代替市場、以管制代替監(jiān)管的模式。

  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,如果過度在乎模式的選擇,而不突出政資政企分開和依法管理,再好的模式,也會出現(xiàn)“南橘北枳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日前召開的上海市深化國資改革促進企業(yè)發(fā)展工作會議上,針對外界關于上海的國資改革可能與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相同的傳言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明確表示,上海的國資國企改革不是原班照抄淡馬錫模式。而從上海出臺的《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意見》來看,也確實注意到了這一點,沒有過度強調模式的重要,而突出了政資政企分開和實現(xiàn)依法管理。如從“管國企”轉向“管國資”、建立統(tǒng)一的國有資本運作平臺、推行職業(yè)經理人制度、國有資產資本化、對國企實行分類管理、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等。

  所以,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,切不要過度在乎采用何種模式,而應當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實現(xiàn)政資政企分開和依法管理方面。其中,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政府放權,回歸到公共領域,將資源配置的決定權和企業(yè)的經營權歸還給市場和企業(yè)。

分享到:
(責編:董曉偉、文松輝)

相關專題


社區(qū)登錄
用戶名: 立即注冊
密  碼: 找回密碼
  
  • 最新評論
  • 熱門評論
查看全部留言

24小時排行 | 新聞頻道留言熱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