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網(wǎng)>>觀點

中青報:讓法治為改革新征程護航

包麗敏

2013年03月19日09:05    來源:中國青年報    手機看新聞

兩會閉幕,宣告了本年度中國政治“嘉年華”的結(jié)束,也意味著新一段改革征程鄭重開啟。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產(chǎn)生,換屆順利完成,新的執(zhí)政班子、新的議程、新的施政舉措都蓄勢待發(fā)。

17日,新任國家領導人分別對法治的闡述引起輿論普遍關注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大閉幕講話中表示,“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”,“建設服務政府、責任政府、法治政府、廉潔政府”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解讀施政理念和思路時表示,“將忠誠于憲法”,本屆政府任內(nèi)將持續(xù)發(fā)展經(jīng)濟、不斷改善民生、促進社會公正,而為了實現(xiàn)這3項任務,“尤為根本”的是要“建設法治政府”,“要用法治精神來建設現(xiàn)代經(jīng)濟、現(xiàn)代社會、現(xiàn)代政府”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則表示,任何組織、個人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(nèi)活動。

這些令輿論振奮的話語,既與此前十八大報告中“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”的表述一脈相承,也可視作3位新任國家領導人,對這一理念和信條給出的闡釋和施政承諾。

抓住機遇深化改革,無疑是歷史賦予新一屆執(zhí)政班子的重任。改革進入深水區(qū),進入攻堅期,進入利益格局的深度調(diào)整階段,各種問題盤根錯節(jié),要在未來幾年中有力、有效地將改革推進下去,必須依賴“法治”的護航。無論是轉(zhuǎn)變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方式,還是保障民生,或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,如果缺少了法治,再好的施政初衷都可能會被扭曲,再強有力的施政舉措都可能會偏離航道,再美的施政藍圖都可能變成一紙空談。

法治,既是改革的目標,也是改革的手段,還是維護改革共識的底線。既需要通過改革來完善法治,也需要以法治來保證改革行進在正確的方向。同時,還需要以法治減少利益調(diào)整帶來的社會震蕩,以法治尋求改革的共識,順應這個權利意識覺醒并得以伸張的時代大勢。在法治這一信念上,達成朝野共識,實現(xiàn)上下共振。

法治的要義,不是一部分人用法去“治”另一部分人,而是將包含政黨在內(nèi)的任何組織和任何個人都置于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之下。實現(xiàn)真正的法治,就需要逐步厘清政府與市場、社會、個人之間的界限,厘清權力與權利之間的界限。

關鍵的關鍵,誠如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4日在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紀念大會上所言,“全面貫徹實施憲法,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”,而“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,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”。

法治國家非一日能建成!昂捌粕ぷ硬蝗缢﹂_膀子”,建設法治國家,貴在行動,重在落實。

分享到:
(責編:齊賀、王倩)



社區(qū)登錄
用戶名: 立即注冊
密  碼: 找回密碼
  
  • 最新評論
  • 熱門評論
查看全部留言

24小時排行 | 新聞頻道留言熱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