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青報:應對“高考騙局”需要見招拆招

吳學安

2019年06月06日08:09  來源:北京青年報
 
原標題:應對“高考騙局”需要見招拆招

每年高考前夕,網(wǎng)上總會有一些屢被證明為虛假的高考舊新聞、舊消息再次被傳播,誤導考生和公眾。為此,教育部門和網(wǎng)信部門、公安機關梳理匯總了歷年來“冷飯熱炒”頻率最高的高考假新聞、假信息,并提醒廣大網(wǎng)民這些謠言的背后都是不法商家、網(wǎng)站甚至慣犯精心設計的騙局。三部門特別提醒考生和家長明辨謠言,謹防上當受騙,希望各網(wǎng)站不為謠言提供平臺,希望網(wǎng)民不信謠、不傳謠。

進入6月后,我國便進入高考季,兩個多月時間,將完成考試、閱卷、填報志愿、錄取、入學等一系列工作。高考季也往往成為詐騙高發(fā)季,各種借高考招生之名實施的詐騙案件也隨之而來,犯罪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,發(fā)布虛假信息,極盡誘騙之能事,手段層出不窮。而一些考生和家長之所以輕易上當受騙,究其原因,一方面,與學校缺乏應有的防詐騙教育有關;另一方面,與考生及家長輕信謊言、上當受騙后礙于面子不愿聲張舉報有關,但更重要的,還是與對詐騙分子打擊力度不夠,懲處方式偏軟有關。

“高考騙局”雖然花樣繁多,但套路幾乎都是一樣的,尤其是考后,隨著分數(shù)的公布,填報志愿隨即展開,此時,考生和家長很可能會接到各種推銷上大學的電話、信件,由于騙子往往非常精準地掌握考生信息,所以更加具有迷惑性,如果警惕性不高,就容易上當受騙。兩年前的徐玉玉案,相信人們還記憶猶新,那個尚未來得及踏入大學校門的青春少女,因為電信詐騙猝然離世,這樣的悲劇令人痛心,更應引以為戒。

高考錄取階段,是詐騙行為多發(fā)期,在這個特殊時期,預防高考詐騙,需要社會各方的群策群力。一方面,公安機關需多渠道、多方面向考生和家長宣傳“高考招生詐騙”案件的作案方式、特點及預防措施,對于發(fā)生的高考詐騙案件,在盡快破案的同時,要適時發(fā)出預警,預防案件再次發(fā)生;另一方面,學校的防詐騙教育應加強,學校應通過宣傳提升同學們對網(wǎng)絡信息詐騙的認知程度,防范各類詐騙陷阱。盡管騙子花樣翻新,但相關部門的防騙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,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,應力爭將高考詐騙行為扼殺在搖籃之中。

盡管歷年來有媒體的曝光、有警方的打擊和提示,但高考季仍有不少人上當受騙,有的造成財產(chǎn)損失,甚至引發(fā)徐玉玉式的悲劇。對此,考生與家長也要保持警惕心,時刻牢記上大學要走正規(guī)程序,就能以不變應萬騙。

比如大學錄取,考生必須到所在學校指定地點填報志愿,此后通過官方正規(guī)渠道查詢錄取結果,并接收被錄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,除此之外的其他渠道,都非正規(guī)渠道。又如,對填報志愿、錄取入學胡亂吹噓給錢就保證能上重點大學的高考掮客,考生和家長切莫相信。騙子們承諾的路數(shù),都不是通過國家高考考試和大學錄取的正規(guī)程序,而是走捷徑、抄近道,都屬于歪門邪道,尤其是對具有“特殊身份”的“熱心人”,須做到三思而后行。

(責編:段星宇、王倩)